環境永續|廢棄物管理
新唐積極減少企業營運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投入創新技術,展開再生能源與淨零的佈局, 提升資源使用效率、落實廢棄物管理,因應不斷進化的國際環境法規、極端氣候事件等風險, 提前估算財務衝擊及規劃管理成本,擬定環境戰略,建立公司營運韌性。
48.8
%
通過SBT短期目標,承諾2030年範疇一+二排放相較基準年2022年下降
25
%
通過SBT短期目標,承諾2030年範疇三排放相較基準年2023年下降
1163000
度
新唐臺灣2024年度節電成果達
廢棄物管理
新唐秉持「安全衛生環保政策」與「不破壞環境」目標,致力於廢棄物處理最小化、資源循環最大化。我們透過源頭減廢、強化回收再利用,降低生產對環境的負荷,並確保所有管理措施符合法規要求。
管理策略與執行方式
源頭減量與分類管理
在IC設計研發及晶圓代工生產過程中,推動延長物料使用、製程最佳化、包材回收等方案,並持續評估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減少產出量並提升資源化比例。
標準化管理程序
依循「廢棄物處理管理程序」進行分類收集、貯存管理、申報、委外清除與再利用,並透過定期巡察掌握製程產出,推動減廢改善,確保優於法規。
合法委外與稽核監督
嚴選政府許可之合法廠商,委託前確認處理方法適當並完成訪查程序,後續定期稽核與GPS運行軌跡勾稽,確保廢棄物妥善處理,善盡產源責任。
2024年廢棄物管理數據
場
2024 年共進行 19 場次稽核,未有因違反法規或相關規定而中止合作的廠商,臺灣和日本廠區亦未有發生廢棄物相關不當處置事件。
公斤/ 層
單位產品廢棄物產出量0.094 公斤/ 層- 晶圓光罩。1
 1較2023年增加,主因廢水廠設備汰換導致污泥增加。為推動資源循環,新唐自2024年起將無機污泥(CaF₂)納入再利用方案。
新唐之廢棄物處置政策以再利用為優先,無法再利用者採焚化與掩埋。2024年廢棄物總量2,893公噸,其中一般事業廢棄物2,388公噸(83%);有害事業廢棄物505公噸(17%);再利用量達805公噸(61%);焚化1,333公噸(46%);化學處理(25%);掩埋32公噸(1%)及少許化學處理。
近三年廢棄物產出
廢棄物管理方案與目標
新唐臺灣在未來規劃,將持續推動廢棄物管理,2025年維持與2024年相同的三大目標:
持續推動廢棄物分類減廢
有害廢棄物再利用率 > 95%
提高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 > 75%、廢棄物掩埋率 < 5%
廢棄物處理的有效管理
每年委託廠商訪查率 100%
2024年再利用處理方案
| 地點 | 方案 | 2024 年減量效益 | 
|---|---|---|
| 新唐臺灣 | CaF₂污泥(資源循環)評估 | 由原掩埋處理轉為再利用,增加污泥再利用量約 53 噸/年 | 
| 廢硫酸:回收稀釋成工業級稀硫酸,提供工業用途(不作為飲水水質處理、藥劑、肥料添加物使用) | 回收 375 噸 | |
| 廢氫氟酸:回收製成工業用氟矽酸鈉原料,應用於助熔劑 | 回收 69 噸 | |
| 廢異丙醇:回收蒸餾製成工業級異丙醇 | 回收 24 噸 | |
| 廢有機溶劑:回收蒸餾製成工業級有機原料 | 回收 44 噸 | |
| 廢化學空桶:回收清洗後重複使用,或破碎後,作為塑膠原料或玻璃原料 | 回收 8.7 噸 | |
| 廢光罩:清洗除去圖樣後,產製成再生光罩或光學材料 | 回收 0.4 噸 | |
| 廢混合五金(含廢電子零組件、下腳品及不良品):經處理後回收貴重金屬及其他金屬 | 回收 6.96 噸 | |
| 資源化廢棄物(廢紙、玻璃、廢鐵鋁、廢保麗龍、鋁箔包、寶特瓶與廢塑膠):由回收廠商再利用 | 回收 55.0 噸 | |
| 一般廢棄物(廢塑膠、廢紙、廢木材混合物):由物理分篩處理再利用 | 回收 18 噸 | |
| 新唐日本 | 將廢棄材料分類,轉換成有價值的資源進行再利用 | 回收 3.92 噸 | 
廢棄物的衝擊和因應作為
新唐亦重視活動製程對人、環境、社會造成的實際與潛在衝擊。在製造端,新唐內部執行源頭分類與減量管理,並持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評估,減少廢棄物產生量與增加廢棄物資源化。在廢棄物再利用與處置,除了慎選政府許可的合法廠商,新唐委託前先確認廠商所採用之淸除處理及再利用方法是否恰當,並通過訪查程序,並定期對廢棄物處置廠商稽核,持續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