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治理|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

新唐積極開拓新市場,持續維持公司營運獲利狀況 ,並投入策略性專利佈局,為確保誠信經營與遵循法令,隨時關注 可能影響公司之國內外政策與新興風險,定期宣導誠信經營之核心價値,建立穩健的企業文化,發展永續新局。

SDGS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100

%

誠信經營教育訓練

5.77

每股盈餘

4954

全球獲准專利累計超過

氣候變遷管理架構(TCFD)

面向策略與行動2023執行狀況
治理
  • 董事會為氣候變遷管理最高監督單位,負責審查年度風險管理報告、執行報告及稽核報告,以確保氣候相關風險管理制度有效推行
  • 永續發展委員會為負責執行及管理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之推動組織,每年向董事會報告公司面臨公司治理及永續發展營運風險議題 ( 其中包含氣候變遷議題 )、風險評估及控制措施,由董事會針對重要議題做決策
  • ​財務中心負責鑑別與評估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並定期統籌氣候變遷討論會議,召集風險管理組辨識氣候變遷之實體風險、轉型風險與機會,並引導提出相應之改善對策與目標
  • 永續發展委員會每年向董事會報告公司氣候變遷相關的碳排放、水資源、供電風險、天然災害及法規等議題
  • 永續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每季向董事會報告包含溫室氣體排放量、各範疇的減量措施及相關衍生之環境議題及活動
策略
  • 依據TCFD架構鑑別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定義管理期程:短期為 3年內、中期為 3~6 年、長期為 6年以上 )
  • 積極研擬解決方案,期望能降低因氣候變遷造成的營運與財務衝擊,以提升組織氣候韌性
  • 導入情境分析瞭解氣候變遷對新唐的衝擊影響
  • 各單位鑑別出氣候風險與機會結果
  • 2023 年逐步導入情境分析,辨別氣候變遷對新唐的衝擊影響​
風險管理
  • 依循 TCFD 架構辨識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
  • 依據氣候風險鑑別結果,規劃執行相關因應方案
  • 將氣候風險鑑別與評估納入公司風險管理流程
  • 評估各單位鑑別重大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財務定性化衝擊
  • 採用辨識、評估、處理及監控等流程來管控可能的氣候風險
指標和目標
  • 設定氣候變遷相關管理指標
  • 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及評估衝擊影響
  • 設定氣候變遷管理目標及檢視目標達成度與績效

2023 年設定以下針對風險的未來目標:

  • 推動用水減量:在 2020 年的基準年基礎上,到2030年將用水量降低 10%
  • 數位轉型:藉由數位轉型來降低產品開發人力成本
  • 裝設含氟氣體削減設備:在 2020 年的基準年基礎上,到 2030年製程含氟氣體排放必須降低 75%
  • 2025 年完成設立碳會計制度:透過內部碳排放量統計,建立各產品的碳會計系統,並儲存足夠的碳權以實現永續經營
  • 供應商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建立並蒐集主要供應商的溫室氣體排放基線及減量目標,2030 年主要供應商溫室氣體排放降低15%(基準年2020年)
  • ​​​天然氣鍋爐和製程尾氣處理設備(local scrubber)使用:節省能源,包括節電 150k 度/年以及建置 2 台使用天然氣的製程尾器處理設備​​
  • 增加節能設備:包括 LED 燈具等,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 多元能源利用:2024 年太陽能發電佔總用電比例達到 1%(台灣廠區)
  • 監測政府獎勵政策:持續關注政府推出的獎勵政策,並通知相關部門有關獎勵方案的具體資訊,以便評估和利用

更多細節請參見 TCFD 報告書「氣候變遷相關指標與目標」​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評估程序

氣候風險與機會辨識及因應作法

新唐就氣候風險/機會面向,辨識影響區域(臺灣和日本)可能遇到的各風險/機會類型、潛在財務或營運影響,並制訂各風險/機會的因應作為。

類別風險類型發生時間風險描述潛在財務或營運影響新唐因應做法
技術低碳技術轉型的成本短、中期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要求越趨明確,企業需投入額外資本支出來進行低碳產品與服務的研發,以提供綠色產品及服務。綠色產品之研發會增加研發費用;若不將舊有產品與服務以低碳產品與服務替代,可能面臨客戶流失,營收減少。
  • 營運成本增加
  • 收入減少
  • 費用增加
  • 先期市場需求調查研究:評估各國節能法律法規風險,以制訂和生產各國的生產計劃,預先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提高對客戶需求的掌握度,確保低碳產品與市場需求相符,降低調整產品設計的時間;將研發重點放在低碳產品的創新和優化上,提高產品性能,降低成本,並提高市場接受度,提前規劃並因應各國節能標準的變化,開發產品面積減少以及溫室氣體含量降低的產品,開發符合各國節能市場的綠色產品。
  • 提高設計及生產效率:推動數位轉型,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提高低碳設計效率,降低因產品開發數量增加,而可能衍生的開發成本及負面財務影響;強化包含採購物流等營運活動的數位轉型,並評估規劃增加各地供應鏈韌性,以滿足各地客戶產品需求。
  • 提升供應鏈韌性:評估供應商的能力和可靠性,選擇符合環保要求的合作夥伴,並與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並對供應鏈進行風險評估,建立應對供應鏈中斷的預案,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和可靠性。
  • 資本配置的適切:低碳轉型相關資本支出增加,資本配置會需要重新調整,也有可能需要新的融資計畫來確保初期現金投入的穩定。
政策與法規提高溫室氣體排放定價短期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相關法規日趨嚴格,及溫室氣體排放定價提高,若監管強度持續提升,碳稅碳費的支出將會增加、溫室氣體管理成本增加。企業營運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被課徵碳稅碳費,增加營業費用;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營業成本。
  • 營運成本增加
  • 收入減少
  • 增加低碳設備的投資:裝設含氟溫室氣體削減設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增加供應鏈韌性:確保多元化原物料供應來源,並尋找代替性的原物料或改變產品設計減少對特定原料需求,減少原物料成本風險;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應鏈關係,以減少原物料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響。

實體風險

類別風險類型發生時間風險描述潛在財務或營運影響新唐因應做法
立即性颱風、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短期因氣候模式變化,洪災、乾旱發生頻仍,且衝擊程度增加,導致機器設備廠房毀損可能性增加;營運狀況,則包含本身營運及供應鏈上下游廠商亦受到衝擊,以及運輸中斷之情況發生。將導致財、物損失,營運費用增加,影響營運量能,導致營收減少。
  • 直接成本增加
  • 營運成本增加
  • 收入減少
  • 獲得資本的機會減少
  • 增加儲水設施:增加儲水設施、增加水處理設施。
  • 供應鏈管理:盤點易受極端氣候影響之供應商,要求供應商加強企業持續營運計畫BCP,並協助供應商降低氣候變遷對其產生之衝擊;針對特定原物料每三年進行情況評估,加強提升供應鏈韌性。
  • 增加營運韌性:研發或應用天氣模擬器和觀測儀器等氣候監控設備,及早執行極端氣候的因應措施,降低可能的衝擊及財務損失;增加投資,強化建築物對極端氣候韌性,並設置輔助電源,落實持續營運。
長期性平均氣溫上升中期地表升溫,高溫日數增加,導致員工面臨熱衰竭等高溫疾病的風險增加,溫度上升導致用電需求增加。高溫降低人員生產力、增加人員健康危害風險、營運過程用電增加,增加營運費用。
  • 營運成本增加
  • 增加投資強化營運環境的健康安全改善,避免健康危害。
  • 定期識別全球變暖的潛在風險,改善人力管理。

機會

類別類型發生時間潛在財務或營運影響新唐因應做法
韌性能源替代/多元化短、中期
  • 收入增加
  • 營運成本下降
  • 營業費用下降
  • 建置自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廠內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
  • 增加多元能源利用:利用天然氣取代電力,建置使用天然氣之local scrubber,並以天然氣鍋爐取代電力鍋爐;日本廠區預計2023年規劃並於2024年增加太陽能發電。
  • 強化溫室氣體排放管理:2024年日本廠區向客戶提供經第三方認證之碳足跡報告,並持續增加節能設備(包括LED)之設置;要求供應商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及定期更新減量績效;持續與客戶溝通碳足跡減少情況,贏得客戶信任。
產品與服務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研發與創新短、中期
  • 營業收入增加
  • 營運成本下降
  • 增加研發與創新的投資:投入專業的研發團隊,相應資金和資源來支持低碳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聚焦電源管理晶片、車規產線和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電動車產業低碳進展快速,開發電動車相關的半導體產品。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提高設計生產力。
  • 協同價值鏈提升韌性:與供應商共同合作盤點供應鏈的碳排放情況,並優先選擇符合低碳和環保標準的原材料和產品;新產品使用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提高產品性能同時降低產品能耗。
  • 業務拓展與營銷策略: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和加強營銷推廣,向客戶傳遞低碳產品的優勢和價值,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市場參與獎勵性政策中期
  • 營業成本減少
  • 增加獲得資本的機會
  • 評估並計畫參與政府獎勵性政策:持續關注政府推出之獎勵政策,並統整相關單位評估並計畫申請獎勵專案。
  • 訂定並落實溫室氣體管理:執行溫室氣體盤點並根據營運狀況訂定減碳目標及路徑,落實減碳作為,以達到申請獎勵性政策之目的。
  • 執行永續相關管理計畫:透過自我評估及與利害關係人議合,辨識並管理永續風險,並透過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流程執行風險因應及減緩之作為,同時符合投融資金融機構評鑑面向。
產品與服務開發氣候適應解決辦法短、中期
  • 營業收入增加
  • 營業成本減少
系統導入評估及應用:建立BCP/BCM體系(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Management),及供應商和客戶的管理系統;導入並取得包含ISO14064及ISO50001第三方認證,增加維護成本、IT系統建設等營運成本;以及對應的IT及人力資源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