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水資源管理
新唐積極減少企業營運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投入創新技術,展開再生能源與淨零的佈局, 提升資源使用效率、落實廢棄物管理,因應不斷進化的國際環境法規、極端氣候事件等風險, 提前估算財務衝擊及規劃管理成本,擬定環境戰略,建立公司營運韌性。
48.8
%
通過SBT短期目標,承諾2030年範疇一+二排放相較基準年2022年下降
25
%
通過SBT短期目標,承諾2030年範疇三排放相較基準年2023年下降
1163000
度
新唐臺灣2024年度節電成果達
水資源管理
2024 年取水水源分布,新唐臺灣的用水來源是自來水公司所提供之自來水(85%),並有利CH4環境永續CH5安心職場4.3能資源管理與循環經濟CH6社會共融4.4 空氣污染管制2024 年水資源減量效益用回收少量的雨水及空調冷凝水作為次級用水(15%),生產據點用水回收率依提報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之用水平衡圖計算,全廠用水回收率約68%,新唐日本的用水來源來自於自來水(0.6%)、工業用水(1.0%)、地下水(98.0%),節省水的二大主軸策略是優先減少源頭使用以及後端回收使用以降低水資源之耗用。
新唐每年訂定用水目標,並推動相關計畫執行,定期檢視進度及效益,針對未達標項目進行分析及改善。針對上游衝擊,新唐臺灣每月定期檢視供應水庫狀況,當有效水量降至警戒水位時,將啟動外部水源尋找程序,新唐日本則定期監測井水位,以確保水資源的穩定供應;針對下游衝擊,新唐臺灣時刻注意科管局納管標準,廠內隨時監控相關排放數據,及管理局定期派員實施採水稽核,確保外排之廢水確實符合要求。
%
新唐臺灣配合政府政策進行節水措施,2024年推動節水方案較前一年減量3.7%。

2024 年水資源減量效益
新唐在臺灣的主要產營運據點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其取水來自於新竹寶山水庫。新唐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水資源風險評估工具」AQUEDUCT 網站採用「Aqueduct WaterRisk Atlas」調查顯示,評估新唐兩大生產據點臺灣及日本從高水壓力或極高水壓力地區的取水和耗水比例均為零,沒有使用海水。這表示本公司對當地用水潛在衝擊較低,且園區內之企業所產生的事業廢水及生活污水,都經過污水下水道收集,送至園區的污水處理廠。新唐臺灣2024年總取水量為424百萬公升;總排放水量為318百萬公升,均依規定進行申報,無廢污水洩漏影響周遭環境之疑慮。
廢水包括來自製程的廢水和日常生活產生的廢水。製程作業廢水主要源自於洗淨、薄膜生成、蝕刻、顯影、擴散等製程。這些廢水根據其性質被分類為酸鹼廢水、含氟廢水以及研磨廢水。為了達到水污染防治的標準,我們依特性採用酸鹼中和或含氟廢水先添加氯化鈣,混凝沉澱等相關處理技術相互搭配,使其符合水污染防治措施檢測申報辦法之納管標準。經每半年進行一次採樣分析,以確保排放的水質沒有超標,然後排放至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最終通過專管排入客雅溪。至於生活廢水,則直接通過下水道排入園區的污水處理廠。
地點 | 節水方案 | 節水作為 | 節水量(百萬公升/年) | 節水減量(%) |
---|---|---|---|---|
新唐臺灣研新廠區 | 純水系統濾材活化廢水動態回收 | 由 DI 活性碳系統次級水廢水,進行回收到冷卻塔(cooling tower)使用,方案由 2023年 7 月開始執行 | 14.9 | 3.7% |
水資源使用情形1, 2
新唐臺灣 | 新唐日本 | |||||
---|---|---|---|---|---|---|
年份 | 取水量3 | 排水量 | 耗水量 | 取水量3 | 排水量 | 耗水量 |
2021 | 397 | 319 | 79 | 5,307 | 5,039 | 269 |
2022 | 414 | 312 | 102 | 4,856 | 4,595 | 262 |
2023 | 402 | 317 | 85 | 4,003 | 3,746 | 256 |
2024 | 424 | 318 | 106 | 3,510 | 3,273 | 237 |
1 水資源統計涵蓋範疇為新唐臺灣及新唐日本,皆未取水自水壓力地區。
2 本處資料資訊重編,與前一年度報告書調整說明,詳見附錄三。
3 新唐臺灣取水來源的自來水為第三方的水與地表水,無來自於地下水、海水,其第三方的水來源來自於地表水(淡水≤1,000 mg/L總溶解固體);總取水量計算方式為地表水(總量)、地下水(總量)、海水(總量)、第三方的水 (總量)之總和。
新唐臺灣 2024 年排放水質情形
排放水成分 | 單位 | 納管標準 | 2023 上半年 | 2023 下半年 | 2024 上半年 | 2024 下半年 |
---|---|---|---|---|---|---|
懸浮微粒 | mg/L | 300 | 4 | 3 | 36 | 167 |
化學需氧量 | mg/L | 500 | 26 | 34 | 74 | 50 |
氟化物 | mg/L | 15 | 5 | 3 | 11 | 14 |
氨氮 | mg/L | 50 | 10 | 8 | 14 | 8 |
硝酸鹽氮 | mg/L | 50 | 3 | 0.5 | 5 | 16 |